(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最近一直在思考,旅行对我们来说到底有什么意义。直到今天看这本书:
这真是一本很不错的书,推荐大家来读。
暑假期间,自己带娃和朋友一起出去玩过,也在朋友圈里看很多人去很多地方玩。经济下行,大家旅游的热情却依然飞涨。最喜欢的,莫过于登山,或者下海。为什么呢?
熊毅说,旅行的意义,在于去往一个陌生之地,脱离开工具化的日常生活。
登山,于高处远眺,视野开阔,容易让人产生空间无尽的壮阔之感;而去海边,一望无垠的天地尽头,又会产生时间茫茫无边的永恒之感。
而两处的共同点,都是让你顿然失去目标之感。没有目标,就不需要执行力;也不需要苛刻的完成时间表。松弛感,才是旅行应该赋予你的感觉。
越是与现实有距离感,越是容易产生美感。我是个特别喜欢在工作中做计划的人,但近些年来,我从不在旅行中做计划。我享受着和朋友在一起随波逐流的舒适感,享受着差点赶不上一趟车或者一艘船的惊险刺激感,享受着走进一家小店意外收获到的小礼品或者品尝到的美食,享受着累了就躺喜欢了就买有力气了就多走几步的随性。不需要按部就班,也不用紧张急迫,一切顺其自然,随心而发。
昨天看了一本《驻马店伤心故事》,和陈年喜的《活着就是冲天一喊》一样,是非虚构小说集,写的都是非常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很现实,很绝望,但又充满了挣扎与不甘,和今天读熊毅讲唐诗的感觉截然不同。所谓高级感,是和实用性背道而驰的。我喜欢那种割裂生活本身所带来的非实用主义美学的冲击,也喜欢那种身处闹市街头熙熙攘攘的市井生活的真实感。
其实周末的意义和旅行的意义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可能就在于,周末你不一定能在空间上与日常工作生活隔离,而只能在时间上进行隔离。比如熬夜,睡懒觉,宅在家里打游戏看书,就是打破日常的作息规律,制造一个时间结界,让自己松弛下来。年轻时学不会克制,往往过犹不及;如今要学着在能松的时候把弦松一松,好在需要紧的时候,不会断。
好了,明天又要打开结界了,大家早点休息,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