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安徽滁州:共建“幸福网” “圈”出获得感

时间:2023-05-16 15:04:26       来源:金台资讯

在南京市鼓楼医院,滁州市民何靓带着母亲检查完身体,现在再也不用收集医院发票收据报销。随着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母女俩跨省就医“说走就走”。


【资料图】

前不久,来安县汊河镇村民张婷婷生下了儿子,常住在南京市六合区的她,不用跑回来安县,直接来到了南京市六合区市民中心 “跨省通办”来安专窗,办理新生儿入户。

在滁州市第四小学的天雁少年宫里,孩子正在排练节目,准备在“六一”儿童节,与南京市夫子庙小学合办的文艺演出中,一展风采。

检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最终是要让老百姓有获得感。“融长”五年来,滁州与南京逐步突破行政区划界限,不断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无缝对接,两地群众越来越多地享受到同城化发展带来的民生红利。

自2021年滁州市一院加入南京鼓楼医院集团,两地的医疗水平正越来越 “一体化”。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院长就在“家门口”

前几天,滁州市琅琊区居民张志远因为脊柱侧弯,来到南京市鼓楼医院挂号看病,结果却被医生“劝返”:“我们院长就在你们家门口,可以回去找他做手术呀!”

原来,自从2021年滁州市一院加入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南京市鼓楼医院副院长朱泽章,多了一个新身份——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每周三天都在滁州坐门诊、开手术。

作为脊柱外科方面的专家,朱泽章的到来,填补了这里高难度脊柱手术的空白,以前许多“想做但不敢做”的手术得以开展,多项技术实现了滁州零的突破。

朱泽章每周三天都在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坐门诊、开手术。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截至目前,共有20余位长三角地区大型三甲医院各学科专家在滁州市一院坐诊指导,2022年共坐诊320余次,手术100余台,更多滁州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不只省钱,还省了两地奔波的辛苦。

滁宁医疗的紧密合作,受益的不仅仅是患者。

作为医院院长,朱泽章还引进了南京市鼓楼医院的管理制度,在人事、绩效、质控等方面,与南京市鼓楼医院实行同质化管理。通过品牌输入、技术植入、管理帮扶,特别是人才引进,滁州市一院实现了医疗服务和医院管理水平的双提升。

外转患者数量的 “降” 和医疗水平的 “升”,正逐步改变了两地医疗水平不平衡的状况,让两地的医疗越来越 “一体化”。

在家异地“开公司”

“原以为办照需要跑好几趟绍兴,没想到我人在滁州一趟就办成,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避免了来回奔波。”5月初,滁州市民刘先生来到滁州市市场监管局注册登记窗口,他准备在浙江绍兴新办一家信息咨询公司,工作人员在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将刘先生指引到滁州市政务服务中心。

随后,在滁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当即与浙江绍兴长三角“一网通办”专窗取得联系,通过系统内资料提交、属地办理,电子材料扫描发给浙江绍兴市市场监管局,浙江绍兴进行审核,中心将纸质办理营业执照材料快递给浙江绍兴市市场监管局。

经过几次快递传递材料,一周后,刘先生在家拿到了绍兴公司的营业执照。

滁州市数据资源局电子政务科科长张谦表示,过去,由于长三角各地对新设企业的标准不统一,异地部门协调时材料多以书面邮寄为主,如今随着长三角“一网通办”系统正式上线,借助“互联网+政务服务”政务信息与数据互联互通的优势,提供区域性一体化受理、收件、查询、发证等服务,让长三角地区的异地政务业务实现了线上、线下双向、实时、联动办理。

通过线上的各地政务服务网开设的“一网通办”栏目,线下的政务服务中心设立的“一网通办”综合服务窗口,现在想在长三角地区城市投资开办企业的滁州市民,再也不用两地来回奔波办理业务,直接在政务服务网“一网通办”栏目注册或到本地“一网通办”综合服务窗口申请,在家就可以申领异地营业执照。

2016年11月,滁州市第四小学正式挂牌“南京市夫子庙小学乌衣分校”。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教育“同频共振”

五一假期后,滁州市第四小学教师程宸与同事们分享了跟岗学习心得。不久前,学校选派骨干教师赴南京市鼓楼小学跟岗学习,程宸是其中之一。

跟岗学习是滁州市第四小学和南京市鼓楼小学教育协作内容之一。2016年11月,滁州市第四小学正式挂牌“南京市夫子庙小学乌衣分校”。2020年,滁州市第四小学牵手秦淮教育,实现南京市江浦实验小学和滁州市第四小学的教育联盟,开启两校全方位合作办学。

“我们准备把年轻教师都能送去跟岗学习,学习先进教学管理经验,在学习中借鉴,在借鉴中提升,让年轻教师们快速成长。”滁州市第四小学校长吴徽介绍。

2020年,南京市江浦实验小学和滁州市第四小学实现教育联盟,开启两校全方位合作办学。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为了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近年来,滁州联手南京的教育部门出台了《南京市教育局与滁州市教育体育局关于教育合作发展框架协议》,明确了两地在中小学及幼儿园教育管理、教师交流培训、高中学校交流、职业教育等领域加强合作,通过建立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实现两地教育“同频共振”,共同打造教育一体化名片。

除此之外,教育合作还在高等教育方面展开。去年年底,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把继续教育学院整体搬迁至天长市的金牛湖产教融合园区。而早在2021年9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金牛湖校区就在天长市正式开学,目前有3000多名学生入驻。

“两地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已有良好开端,今后将所有的南信大特质赋予金牛湖产教融合园区,打造一种新的育人理念,推动区域高等教育的均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长李北群说。

标签:

消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