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今日热门!茅盾个人资料介绍 茅盾代表作品有哪些?

时间:2023-04-23 09:54:16       来源:北流生活网


(相关资料图)

[拼音]:Mao Dun

现代作家、社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1896年7月4日(清光绪二十二年五月二十四)生于浙江桐乡一个秀才之家。幼年受父母启蒙,1905年入小学,1909年至湖州入浙江省第三中学,1911年秋转入嘉兴中学堂。不久,辛亥革命爆发,茅盾积极投身革命。后转入杭州安定中学。1914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毕业,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从事译著和编辑工作。他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和郑振铎、叶圣陶等十二人发起成立中国新文学运动最早的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文学,反对文坛上的复古派、唯美派、颓废派;主持编辑《小说月报》后选载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进步文学作品。他于1921年在上海先后参加了共产主义小组和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茅盾曾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推动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他参加领导了五卅运动和商务印书馆职工的罢工斗争,曾任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宣传部部长和中央宣传部秘书,北伐战争时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教官和汉口《民国日报》主编。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 茅盾隐居上海, 从事文学创作,先后写出《幻灭》、《动摇》、《追求》三部连续的中篇小说。1928年7月东渡日本, 著有长篇小说《虹》、短篇小说《创造》等以及文学论著《中国神话研究 ABC》、《西洋文学通论》等。1930年4月从日本回到上海,著有《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同时参加左联的领导工作,任执行书记,与鲁迅合编《前哨》、《文学》、《译文》等刊物,推动革命文学运动。1936年10月,茅盾和许多文艺工作者发表了《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号召建立文艺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爆发后,茅盾先在汉口主编《文艺阵地》,继去香港《立报》主编副刊《言林》,并著长篇小说《你往那里跑》。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时,他被选为理事。1938年底去新疆学院执教,并任新疆各族文化协会联合会主席。后因不满当局反动统治,于1940年4月离新疆,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数月后,至重庆任郭沫若主持的文化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1941年去香港主编《笔谈》,并在邹韬奋主编的《大众生活》杂志任编委,发表长篇小说《腐蚀》。翌年至桂林,完成长篇小说《霜叶红似二月花》等作品的创作。1943年定居重庆,写有剧本《清明前后》等。

茅盾于1946年底去苏联访问,归国后写有《苏联见闻录》和《杂谈苏联》。1947年底去香港任《小说月刊》编委。长篇小说《锻炼》在香港《文汇报》连载。1949年2月到达北平(今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1949年7月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和中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后改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茅盾担任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部长,嗣后任全国政协第四、五届副主席等职。曾担任《人民文学》杂志主编。1981年3月27日,在北京病逝。著作编为《茅盾全集》四十卷。

参考书目

庄钟庆:《茅盾的创作历程》,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1982。

孙中田、查国华编:《茅盾研究资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1983。

标签:

消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