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5月5日讯(记者 吴旭光)“目前公司的主要障碍在于,一是复合材料的加工工艺设备存在不确定性,仍处于开发阶段;二是公司产品在下游客户的新材料应用上尚待性能验证;三是公司的新材料产品在替代传统材料上也存在一定门槛。”在5月4日举行的2022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凯赛生物董事长兼总裁刘修才介绍公司产品推广遇到的“困难”时如是说。
【资料图】
2022年年报显示,公司生物基聚酰胺系列产品的营业收入为2.31亿元,同比减少21.57%。产、销量情况方面,2022年,生物基聚酰胺系列产品的生产量和销售量分别为2.02万吨和1.10万吨,同比分别减少6.06%和22.59%,且库存量同比增加73.82%。
对于上述情况,刘修才解释称,公司起始市场对标尼龙66系列产品(注:尼龙66,又称PA66,属于高端锦纶纤维的一种,学名称为聚酰胺(PA),俗称尼龙。),但由于外部特殊原因导致尼龙66的市场疲软,尼龙56亦受此影响。
“凯赛生物今年的重要目标,是持续推进生物基聚酰胺大场景应用,发挥生物基PA5X系列产品的优势。”刘修才进一步介绍,公司目前持续拓展高温、中温、长链系列生物基聚酰胺在工程塑料、纺丝、以塑代钢等领域的应用开发。特别是耐高温热塑型连续纤维复合增强材料,具有轻量化、高强、耐温、高耐磨、耐腐蚀等特点,在替代热固性复合材料、替代铝材、替代钢材等应用领域具有性价比优势。
与此同时,报告期内,公司另一款核心产品长链二元酸系列实现营收20.96亿元,同比增加5.02%;毛利率为40.69%,同比减少1.64个百分点。产、销量情况方面,2022年,长链二元酸系列产品的生产量和销售量分别为5.93万吨和5.87万吨,生产量同比增加4.42%,销售量同比减少4.48%。
对此,刘修才回复《科创板日报》记者称,由于国际地缘关系紧张等特殊原因,造成国际市场销售低迷,以及公司位于山西省的癸二酸项目第三季度转固,折旧相应增加,同时,受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综合因素叠加,导致产品毛利率下降。
在谈及2023年长链二元酸销售预期时,刘修才表示,目前公司长链二元酸产品的国内市场业务正常,但国际市场依旧低迷,目前正与国际客户积极沟通,跟踪订单情况。
此外,从产品扩产节奏来看,凯赛生物表示将进一步释放产能。公司募投项目山西太原40000吨/年生物法癸二酸项目已于2022年三季度成功生产并已经形成销售;“生物基聚酰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凯赛(乌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长链二元酸和2万吨长链聚酰胺项目”按计划有序进行建设,并按计划稳步推进其他山西产业园项目等。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公司最新公告中,公司还存在部分募投项目出现了变更的情况。年报显示,公司拟将募投项目“40000吨/年生物法癸二酸建设项目”募集资金投入金额由17.1亿元调整为5亿元,同时将募集资金的12.9亿元投入新项目“年产50万吨生物基戊二胺及90万吨生物基聚酰胺项目”。
凯赛生物解释,变更后的癸二酸项目是公司参与构建合成生物新材料全产业链项目的重要举措之一,在适度扩充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生物基戊二胺和生物基聚酰胺等核心产品产能的同时,有利于与下游产业链紧密合作,使公司在产业链中占据更有利的竞争地位等。
对于新项目最新进展以及产能释放情况,凯赛生物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杨晨在回复《科创板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目前新募投项目尚在建设中,公司未来将根据下游市场推广情况,陆续释放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