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在《重庆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计划》)解读新闻发布会上,重庆市体育局副局长杜学勇介绍了《实施计划》细则,未来重庆市民的锻炼场地、锻炼时长、锻炼效果等各方面将会得到全面提升。
9方面重点工作助推重庆全民健身
杜学勇介绍,《实施计划》根据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和《重庆市全民健身条例》,在充分评估上周期全民健身实施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而制定。《实施计划》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确定了到2025年我市全民健身发展目标。
其中,定性指标包括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全市居民科学健身素养不断增强,健身热情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体质持续提升等内容。而定量指标中提到的,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48%、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过2.2平方米、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8名等会在对应的工作任务中相应量化。
杜学勇表示,《实施计划》包括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打造多元化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加强全民健身科学指导、激发体育社会组织活力、促进重点人群健身活动开展、助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全民健身融合发展、营造全民健身氛围、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9个重点领域的重点任务。
“两江四岸”“山城步道”“15分钟健身圈” 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更丰富
《实施计划》中提到实现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对此,杜学勇介绍,上周期,我市大力推进体育公园、社区健身房、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建设,形成布局合理、覆盖面广的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四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网络,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覆盖率已达到94.74 %。本周期,重庆市体育局将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扎实推动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补短板计划。
另外,《实施计划》还提到,我市将加快推进“两江四岸”“山城步道”“金角银边”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充分利用老旧厂房、桥下空间、滩涂码头、江畔水岸等建设中小型多功能运动场、体育场馆、骑行漫道等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有序推动大中型体育场馆智慧化改造,优化提升服务效能。同时,到2025年底,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居民从居住地步行或骑行不超过15分钟,就有可供开展健步走、广场舞、球类运动等各类体育健身活动的场地设施。
2025年重庆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将达48%
《实施计划》中提到,到2025年,我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8%,对此,杜学勇介绍,重庆将采取多项措施让更多市民参加体育锻炼。2020年5月重庆市体育局对《重庆市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估,其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已达到47.65 %。
随后,重庆市体育局在此基础上打造多元化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推动区县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品牌打造,实现“区区有品牌,县县有特色”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会、市民运动会、社区运动会、大众冰雪季等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同时,大力发展三大球、三小球、路跑、水上运动、自行车、棋牌、武术等运动项目,鼓励区县广泛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全民健身活动,推广普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等。杜学勇说:“到2025年末,经常性参与体育锻炼人数提升0.35个百分点是能够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