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出发,步行15分钟以内,社区居民就可以实现买菜、购药等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健身、养老、托育、娱乐等品质消费,如此便利的社区商圈正在全国加快形成。
继去年10月全国首批30个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名单出炉之后,目前商务部等10部门正积极开展第二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申报工作。试点城市将通过“两年试点、三年推广”,稳步向更广阔地区普及,形成“百城千圈”的发展格局。
加速打造“百城千圈”
第二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申报工作要求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在5月30日前完成材料报送,之后10部门将组织专家联合评审,择优确定试点地区名单。
这是“十四五”时期,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去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印发“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服务便利化。
对于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重要意义,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副所长关利欣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便民生活圈作为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需求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平台。
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正在稳妥快速推进。去年,商务部等部门密集发布《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指南》等政策文件。《指南》明确提出:到2025年,通过打造“百城千圈”,建设一批布局合理、业态齐全、功能完善、智慧便捷、规范有序、服务优质、商居和谐的城市便民生活圈,便利化、标准化、智慧化、品质化水平全面提升,在服务基本民生、促进消费升级、畅通城市经济微循环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试点区域居民满意度达到90%以上。
去年10月,全国首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名单出炉,北京市东城区和石景山区、天津市滨海新区、上海市长宁区和普陀区等30个地区入选。此次第二批试点申报工作启动距去年首批试点地区发布仅半年左右。
关利欣表示,商务部等部门紧锣密鼓开展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并通过试点向全国推广经验,有利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高人民幸福指数,推动零售、餐饮等困难行业恢复发展,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有关专家也认为,开展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不仅是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的题中应有之意,而且是提升区域消费带动力、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具备条件的城市需要高度重视并积极在试点中充分发挥作用。
由试点城市渐次推广
对于试点内容,《商务部办公厅等10部门关于开展第二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申报工作的通知》明确,要以城市为试点实施主体,重点围绕科学优化布局、补齐设施短板、丰富商业业态、壮大市场主体、创新服务能力、引导规范经营等开展试点,探索并推广在政策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等方面的经验,逐步扩大便民生活圈覆盖范围。同时,试点城市应结合当地实际,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做到思路清晰、目标量化、任务具体、数据真实、措施有效、特色突出、图文结合。
关利欣表示,试点申报工作要求明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因地制宜、系统观念和守正创新,要求各地重点围绕科学优化布局、补齐设施短板、丰富商业业态、壮大市场主体、创新服务能力、引导规范经营等重点任务,探索政策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的方法和路径。
据了解,试点城市的大致时间安排是“两年试点、三年推广”,相关城市在申报方案中需要清晰明确的规划,比如发展现状和问题、工作思路、逐年工作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责任分工、试点项目进度安排表等。而且,对于不同规模的试点城市,目标要求也有所不同:地级城市及直辖市的区,每年至少需要建设5个生活圈;省会及计划单列市,每年至少建设10个生活圈。
关利欣建议,各地在开展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确定试点城市和试点社区,力求扩大以点带面的效果。同时,形成工作合力,推动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落实财税、信贷、就业等支持政策,为便民生活圈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记者 吴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