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辽宁省广纳天下英才 推动人才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时间:2022-02-16 13:27:15       来源:辽宁日报

“兴辽英才计划”累计投入10亿元专项资金、新增3047家“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全省人才资源总量达到680万人……辽宁在人才强省之路上留下一串坚实的脚印。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年来,我省坚持党管人才,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努力把辽宁建设成为各类人才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事业能出彩、梦想能成真的人才高地,让人才成为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强大“智”动力。

涵养良好生态

人才悦远来

振兴发展进程中,广大优秀人才的地位不可替代,作用不可或缺。我省将人才工作摆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聚力打造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

为突出高端引领,我省深入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兴辽英才计划”。工程实施以来,重点支持21名杰出人才、644名领军人才、676名青年拔尖人才、120个高水创新创业团队。这其中,有4名杰出人才成功当选“两院”院士,26名人才获得国家科技奖励,40名人才获得国家级人才项目支持,1400余项由“兴辽英才计划”入选者领衔的人才项目稳步推进,带动重点学科和产业、企业创新发展。

为让各类人才安心、安身、安业,我省多措并举,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更成就人才。

投入“真金白银”——

坚持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省人才专项资金由每年5亿元增加到7亿元。组织金融机构对接科技企业需求,在风险补偿、贷款贴息、天使投资等方面精准施策。

付出真情实感——

各级党委(党组)持续深化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开辟人才就医绿色通道,推行高层次人才子女就学便利举措。沈阳市精心打造人才公寓,鞍山市“钢都英才卡”将14项与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事项全部整合,暖心之举带来人才汇聚。

拿出真招实策——

大力支持人才创新创业,新出台的《辽宁省科技创新条例》,用立法的方式确保各类创新主体利益,调动起全社会科技人才投身创新创业的积极

为加快实现人人渴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我省接连布局谋篇。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建设国家重要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宏伟目标,就高质量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作出新部署。正在制定的“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打造人才发展生态的目标具体化,提出若干人才发展对策及重大举措。

推进改革创新

激发资源活力

让辽宁原有的人才资源优势、科教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发展优势、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需要创造活力的竞相迸发、聪明才智的充分涌流。几年来,我省聚焦人才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坚持“授权松绑”,大力推动人才政策创新,全面深化人才制度改革,为人才“加椅子、留位子、架梯子”。

突出科学、有效、持续,成为我省完善并创新人才政策体系的突出特点。年来,我省先后出台《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辽宁省人才服务全面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自上而下绘制出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路线图”。2021年,我省进一步加大人才制度和政策创新力度,制定辽宁人才政策“升级版”,即《关于深入实施“兴辽英才计划”,加快推进新时代人才强省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优化升级“兴辽英才计划”,在台建设、体制机制改革、服务保障3个方面提出87条具体政策措施,以工程为牵动、以政策为引导,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我省人才制度体系正在有序完善、有效运转。

向用人主体授权,人才管理机制谋求突破。充分落实省属高校、公立医院、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绩效工资分配等方面自主权,畅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实现企业用人企业说了算。

持续推进职称评审制度等改革,人才评价机制务求实效。全省企事业单位累计成立349个高级评委会,实现人才“自主评审、自定标准、自主发证”。完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实现由政府主导的职业资格制度与社会化评价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有机衔接。截至目前,全省已有148家企业、37家技工院校、155家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开展等级认定。

积极为人才松绑减负,人才激励机制探求创新。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完善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工资分配激励机制。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经费支配权,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按不低于70%比例奖励人才,让人才静心搞研究,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构筑更加开放、更加积极、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体系,蹄疾步稳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我省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得到进一步释放。

融合产业发展

构建人才高地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年来,我省牢固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理念,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加快构建人才高地和创新创业台,推动人才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围绕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和“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我省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培养主阵地作用,优化调整人才供给结构,新增人工智能等“四新”专业92个,加快实现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效衔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拓展人才培育渠道,在全国率先探索“1+X”书证融通新路径。

集聚各类优秀人才服务辽宁高质量发展,我省既注重大力引进急需紧缺人才,也注重精准引进重点领域人才,锁定“人才、项目、团队”,实行符合我省实际的人才引育和成果转化有效路径,“带土移植”引进技术攻关团队、创办企业团队218个,项目总投入约38亿元。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柔引才作为年度重点任务予以推进。“全国学会入辽计划”将全国学会科技人才、科技成果等资源引入辽宁,辽宁院士联合会柔引进院士66人,为辽宁振兴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推进项目、企业、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构建企业为“盟主”、契约为纽带、市场为导向的实质产学研联盟200个,仅2021年便集聚科技型中小企业及产学研合作方3377家,开展产学研合作1269次,推动了科技创新要素有效汇聚。

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年来,我省坚持以用为本,想方设法为人才提供发挥才智、实现梦想的机遇和舞台,让人才价值充分体现,让人才能力充分发挥。

2021年,我省组织实施“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到去年年底,全省共实施“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101项,预计可攻克核心关键技术160余项、开发重大创新产品180余个,带动企业落实研发投入21.3亿元。2021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实现778.6亿元,同比增长20.7%。

用一贤人而群贤毕至,相一良马而万马奔腾。有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聚才的良方,如今在我省,人才总量逐渐攀升,人才层次和素质明显提高,人才对振兴发展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彰显,这些必将不断为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创造新的“加速度”。

标签: 广纳英才 兴辽英才计划 产业发展 人才高地

消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