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元旦节后上班第一天,山东省青岛市城市管理工作会议对2022年全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全市实施市容乱象“清零行动”、城市环境“绣花行动”、科技赋能“智管行动”等城市精细管理“六大行动”正式启动。
青岛市城市管理局局长周科表示,青岛市城市管理局以“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标准,提出2022年全力推动青岛市城市管理水平达到“省内领先、国内一流”,在城市管理领域成为全国叫得响的“青岛品牌”,实施城市精细管理“六大行动”,明确了28大项106小项具体任务,并逐个明确了任务明细、季度计划、完成时限和责任单位,绘好了详细、清晰的年度作战图。
据青岛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马锦秀介绍,青岛实施的城市精细管理“六大行动”,主要内容为:
实施市容乱象“清零行动”,打造城市活力空间
推进违法建设“动态清零”。建立市级摸排队伍,通过自查、互查、督查等多种形式,全面摸清违法建设底数。压实街道(镇)、社区和物业企业等基层组织责任,推动建成区新生违建卫星遥感监测全覆盖,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违法建设源头防控工作的意见》,完善新生违建防控机制,确保新生违建“动态清零”。以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总抓手,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存量违建应拆尽拆、动态清零。
推进市容秩序乱象“动态清零”。以市容秩序示范道路创建为载体,一揽子推进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占路经营、跨门经营、沿街棚厦、乱摆乱放、乱贴乱画、沿街晾晒等市容乱象,完成300条道路市容秩序整治工作并保持长效。加大居民楼院乱贴乱画“小广告”治理力度,巩固"动态清零"成果,打造良好居住环境。坚持露头就打,实现建成区范围内露天烧烤、地桩地锁、“僵尸车”动态清零。
推进违规户外广告招牌“动态清零”。严格防控违规户外广告招牌设置,对未经审批、擅自设置的大型户外广告全面清理。将广告招牌整治向背街小巷延伸,对窗花门贴、横幅广告、楼顶广告(招牌标识)、违规外挑牌及一店多招等问题以零容忍的态度全面清理,基本完成市内三区和崂山区、城阳区建成区背街小巷招牌整治任务。
推进卫生死角“基本清零”。全面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广泛开展“行走青岛”全要素市容环境巡查行动,对城乡接合部、区市交界处、老旧楼院、交通枢纽等重点区域开展卫生死角摸排清零行动。定期开展“人人动手、洁净家园”活动,全面落实市容和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通过集中清理和常态排查,全力解决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
实施城市环境“绣花行动”,提升精细管理水平
提升环境卫生精细化水平。以打造“全国最洁净城市”为目标,理顺环卫领域体制机制,加强对环卫工作的督查考核,逐步消除管理盲区。全市增配100辆高效率作业车辆,实现全市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100%、冲洗率85%,做到道路见底见本色、无灰无积尘。再创建深度保洁道路300条,总量达到1000条,面积占比达50%以上。在城市重要区域、景区景点打造精细化保洁示范区域30个,总量达到50个,发挥精细保洁示范带动作用。配齐配全垃圾收集容器,更新2万个污损陈旧垃圾桶、果皮箱,保持收集容器整洁。抓好1180座环卫公厕精细管理,再对外开放500座社会单位厕所,再增加200座24小时开放公厕。持续开展“百佳公厕评选”和“落叶缓扫”精细管理,提升环卫保洁专业化水平。
提升生活垃圾分类精准化水平。将2022年作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全面推进年”,在国家住建部考核中保持在全国大城市第一档。深化“青青之岛、分享美好”宣传发动,持续推进“星火计划”,完成5000个小区的入户宣传、精准宣传。实行定时定点投放,完成撤桶并点3000处,建设密闭生活垃圾投放点255处,推动1000个小区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推动5000个小区实现指导员站桶指导。按照厨余垃圾15%分出量优化收运线路、规范收运作业,避免混收混运。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对违反《青岛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形成震慑效应。提高分类处理能力,平度市餐厨垃圾处理项目(110吨/日)建成投运,推进胶州市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1800吨/日)。
提升建筑垃圾管理智能化水平。推动建筑垃圾监管平台优化升级,确保核准车辆100%接入平台监管,提升科技监管效能。严抓建筑垃圾处置核准,确保核准运输车辆密闭装置安装率100%。完成即墨区建筑垃圾消纳场建设,拓展回填消纳资源,确保全市建筑垃圾处置消纳闭环管理。推进非正规建筑垃圾堆放点“一处一策”治理,完成100处堆放点的扬尘管控。加强管执联动,严查建筑垃圾违规倾倒及运输撒漏等行为。
推动市容景观进一步“增品提质”。严格规范户外广告规划审批管理执法程序,确保无规划不审批、违规设置坚决清理,推动户外广告招牌“落规纳管”。开展市容景观行业增品提质行动,打造10处广告招牌特色街区,举办“美在寻常巷陌间”招牌公益更新大赛,对背街小巷低劣陈旧招牌进行公益性改造提升。持续提升重要道路和门户节点、重要商业街区的夜景亮化水平,实施白沙湾等节点亮化提升工程,打造10处精品亮化节点。提升海水浴场整体环境,对海水浴场品质不高、破坏受损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打造海水浴场微景观,提升浴场管理服务水平。
实施城市服务“暖心行动”,营造方便温馨环境
全力解决群众诉求,让市民群众放心舒心。全面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充分发挥信息采集员作用,用好行风在线、民生在线、问政青岛等平台,高质量办理政务服务热线转办问题,高效能流转处置群众投诉举报和巡查发现问题,对群众多次举报问题纳入“挂牌督办”,直至销号。持续开展“啃硬骨头打攻坚战”“局长包区包案”行动,全力化解久拖不决的硬茬问题,抓牢“事要解决”的关键,将对市民群众的承诺落实到底。
全心优化便民服务,让市民群众方便温馨。锚定“群众满意”这一目标,以主动服务化解民忧,提升群众获得感。定期开展“青岛城管在您身边——城管服务进社区”活动,发挥物业小区“社区城管执法工作站”作用,全面推行“三长一站”,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关口前移,保证群众身边的难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提升便民服务“一次办好”水平,实现“一网通办”“无接触式服务”。建立常态化获得用气营商环境工作机制,提供用户用气全生命周期数字化、智能化的“无感服务”,持续降低用气报装费用。在执法领域,推行包容审慎监管,落实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制度。加强与企业沟通交流,做好涉企政策兑现和难题解决,优化营商环境。
实施科技赋能“智管行动”,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提高数据感知能力,实现全域动态感知。依托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提高城市管理数据普查力度,建立完整、清晰、动态的数据库。打破数据壁垒、提高数据质量,平台数据从现有的3600万条增加至4000万条。整合各行业、各区(市)视频资源,推进市区两级视频资源共享,通过执法车安装巡查采集设备、高点视频、无人机、遥感影像等方式,打造“高、中、低”全方位、立体化感知体系,实现城管问题全域覆盖、动态发现、及时感知。
提高科技赋能水平,推动城市管理治理模式创新。推广自动抓拍、自动转办、“非现场执法”、掌上办案等智能化手段,扩大“非现场执法”应用场景。坚持“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群众受用”原则,对已有的24个应用场景全面优化,新增可视化指挥调度系统、房屋清查系统、燃气安全监管系统等场景,加快形成城市管理领域“一网统管”体系。进一步优化“点·靓青岛”小程序,搭建更多便民服务模块。聚焦城市管理难点,开展“城市综合管理服务评价指标研究与分析”课题研究。发挥“城市治理智联盟”作用,促进政企深度合作,打造6到8项应用落地成果,促进智慧城管水平和城市治理能力加快提升。
实施城市保障“护安行动”,保障城市运行安全
全力保障全市域燃气安全。完成30公里燃气管网改造,开展城镇燃气安全排查整治行动,推动全市燃气行业安全稳定运行。新增天然气居民用户全部安装不锈钢波纹管,现有260余万户居民用户全部完成橡胶软管更换。新发展天然气用户和到期需要更换燃气表的用户全部配套安装物联表,年内安装20万块。建立天然气居民用户档案,年内入户安检全覆盖,并全部录入信息平台。发展老旧住宅天然气配套用户2500户,推进液化气工商用户改装管道燃气1200户。对179座液化气充装站全面摸排,推动隐患整改和整治整合工作。
扎实开展全行业安全监管。全面统筹行业安全监管,建立全流程安全监管模式,完成3部市级专项预案、6部局应急预案方案的修编、演练,提高应急综合处置能力和安全监管效能。严格落实安全总监制度,重修、发布城市管理行业领域686项安全检查清单,组织市区两级对城市管理行业企业实行全覆盖、清单式监督检查,确保全年不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责任事故。引入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开展户外广告招牌“体检”,保障群众的“头顶安全”;加强城市窨井盖管理,落实完善窨井盖应急处置机制,保障群众的“脚下安全”;做好清雪除冰工作,保障群众的“冬季安全”。
实施城市管理“全民行动”,形成共治共享格局
践行“开门办城管”理念,打造高质量政民互动平台。继续拓展市民了解参与“星期三问城管”的新渠道、新途径,推动“星期三问城管”向区市、街道延伸,进一步提高活动品牌影响力。在各行业领域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加强法规政策宣讲、加强工作场景展示、加强与市民群众互动,争取理解支持。
推动“全民城管”走深走实,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格局。持续发挥“全民城管”作用,每月至少组织一次主题活动,调动公众委员和市民城管队伍的工作积极性。持续提升市容和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实现责任书签订覆盖率90%以上,以沿街店铺和物业公司为突破口,加大对暴露垃圾、乱堆乱放等事项的执法力度,以法律震慑倒逼责任落实。强化自律自治,新培育自律组织不少于50个,开展“十佳自律组织”“十佳责任人”评选,引导各责任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城市治理格局。